繁忙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中秋節比之于古話所說的家庭團圓,更多人在意的是可以借此節日休憩、放松一下。從小時候的無比欣喜,到長大了的對月相思,我們不言不語,只是從斷斷續續的記憶里把相思說盡。
中秋佳節電話里寥寥幾句,談不到重心也害怕談到重心,家長是見不得孩子辛苦的,孩子也難免因為無法盡孝而心中難受,所以不過就是“你吃了嗎”“還沒吃呢”“吃的什么”“跟往常一樣”諸如此類的話。要唯一說得上特別的,那便是月餅了。
記得去年的時候,有一個同事家里給他寄來了一箱子月餅,都是家里做的。同事說自己吃不完,于是就把這些月餅分給了我們。正值中秋節大家都堅守在崗位上,看著手里的月餅,心中不覺產生了異樣的情感,這月餅算不得美觀,油水浸過紙,粘到手上,如不是包了紙巾,大概沒有人愿意去接它。打開了之后,里面的賣相也不好,幾片粉酥鋪在上面,餡料大半露在外面,看上去和被人踩了一腳的早餐餅沒什么區別。嘗一口,香味卻很濃,我拿到的是肉餡兒,都是撲鼻的臘肉香,淡淡的甜的味道正好中和臘肉的咸味,這月餅雖然“長”得不怎么樣,但讓人食欲大起。
吃到月餅自然開心,但心中又不禁落寞起來,要說不羨慕,那肯定是假的。送月餅的同事在旁邊靦腆地說著自己的父母,告訴他們年紀大了就不要做這些了,但是又攔不住,他多次想把父母接到城里,父母卻一再拒絕,認為鄉下那幾塊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城市里的高樓和車鳴他們不習慣。講到去年的時候,他的父親挑谷子摔了一大跤,在醫院住院了一個月,他帶著怒意勸說父親,但苦口婆心,威逼利誘都用過了,那個中秋節他沒能把父母接回來,自己也沒回老家去過節。
“說起來也感慨,小時候這月餅是稀罕物,家里常常只做那么一兩個給我,現在做了一筐子,我卻最多吃那么幾個。”
這話不禁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們雖不會做這種月餅,卻常常給我郵一罐特產,用那種廢棄了但是洗干凈的塑料瓶,擺整齊放在箱子里,從大老遠給我送過來。每一年都有,去年中秋節我沒吃上,等到中秋過了,才有人通知我去拿快遞,后來我才知道,那一個中秋節里,我吃著別人的月餅心里羨慕著,父母卻在中秋節那一天剁了一天的肉和咸菜,因為收成不好,所以許多材料都要上街買,一來二去就錯過了時間。寄的一大箱里也有月餅,說是鄰居家給送了幾個,他們一口都沒吃放在快遞里面,希望遠在他鄉的我也能吃上香甜的月餅。(煉鋼廠 閆守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