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從小住在山腳下,吹慣了山風,看慣了群山,所以對山總有股莫名的親切感,在外面看到山就像是遇到了老鄰居、老朋友,總忍不住要停下來多看幾眼。
在過去的記憶里,大山是慷慨的母親,饋贈于我們數不清的“寶貝”。山里有野菜、野果還有中草藥,我的領居們常背著背簍到山里去尋找“野味”。春天時,竹林里成片地冒出春筍,還有數不盡的野菜,野蒜、蕨菜、折耳根、薺薺菜,最饞人的要數竹筍了。山中竹林成片,進入春天后,相繼冒出筍芽來。竹筍生長速度很快,人們幾乎是爭分奪秒地到山上去搶竹筍。剛冒出落葉的竹筍頂著紫黑的葉兒,尖尖的,不容易被發現。人們常弓著腰,手里拿著棍子掃開坡上的落葉,筍尖就“水落石出”了,再用鋤頭沿著筍的旁邊往下一刨,再把鋤頭桿子往下一壓,聽得“咔嚓”一聲清脆的響,竹筍就從濕漉漉的泥土中被撬出來了。夏天山中多野果,野果多數是不知名的,靠著人們口口相傳,知道哪些能吃,哪些有毒。
到了夏天,山中就是孩子們的避暑勝地了。山里密林如織,綠蔭濃得像黑墨,氣候涼爽。山頂還有淙淙溪水流下,溪水清澈而透心涼,是極佳的戲水之地。不知什么時候,先人砌出了一條石板路,沿著石板路能登上山頂。因為經年累月的雨打風吹,石板上坑坑洼洼還覆蓋著青苔。沿路,不時能聽到蟬鳴和驚慌而飛的野雞、山雞的叫聲,有時走著走著會突然竄出野物,也許是一只老鼠、松樹或是野兔之類的,讓人心驚一會兒。山風常常有,因而上山的途中也常常能聽到松濤聲。山風如手,撫弄松林,彈奏出舒緩悅耳的音調,身在松濤中心情跟著也舒暢了。
走在山中累了就隨地坐下,不急著去登頂,走一程、歇一程,看看風景,聞聞樹和花的味道,聽聽鳥鳴,漫長而炎熱的時光很容易就被打發過去。工作后,我很少有時間再回去,再去爬爬那些山,但那些山早就融進我的心里,教會我頂天立地,教會我百折不撓,教會我豁達開朗,教會我追尋自由,教會我要做山一樣的人。
我把群山從家鄉搬到了心里,山在心中,自由且開闊,仿佛一切的事都可以化作一縷山風,吹走,吹遠了。(技術研發中心 馮紫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