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參加工作伊始,他就一直從事煉鐵技術工作,扎根煉鐵,立足崗位,從一名爐前工成長為高爐的工長。有人說,高爐生產是枯燥乏味、辛苦勞累的,但他一干就是20個年頭,踐行著一個共產黨員的承諾。他所帶領的工段生鐵產量不斷刷新,員工們工作熱情空前高漲。為了完成公司生產經營目標任務,牢牢把握住“高產、穩產、低耗”的生產節奏,數月位列橫班工段產量指標排名第一。
高爐建成投產后,他又作為2#高爐首批工長,克服高爐試運行階段的各種困難,并靠著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干勁,在處理爐況和組織生產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為以后成為一名出色的高爐操作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面對嚴峻的鋼鐵市場形勢,生產任務也十分艱巨,如何保證高爐穩定順行、指標最優,是當前最主要的任務。面對多重因素,為確保高爐爐況穩定,他不斷立足實際查看交接班記錄、查看高爐運行趨勢、關注爐外運行狀況等,不間斷分析爐溫的走勢、外圍原燃料變化等,工作中他始終忙碌著。并主動在內部強化延伸管理,每天提前到崗,深入料場實地了解各種原料質量情況,并跟蹤下站、上料渠道,同時關注料場焦炭卸車、堆放情況,及時給高爐生產調劑帶回指導數據。通過OA數據化指導高爐操作,在日常管理中,他細化量化風溫、煤粉、理燃等各項參數,提出了“固定風溫、平衡晝夜溫差”的操作理念,將風溫固定在1300℃,噴煤調劑控制在±500kg/h。
面對外圍原燃料不斷波動的情況,他積極摸索降低燃料比途徑,關注高爐爐型變化,對爐身各層溫度進行跟蹤、對比、分析,頻繁奔走于爐前、料場、槽下,第一時間掌握外圍情況變化,努力克服因原燃料質量、外圍設備等對高爐的影響,精心組織操作,尋求合理的操作制度,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同青年技術骨干一起積極圍繞高爐穩產量、降燃耗、提指標努力。
“爐溫的趨勢走向,受多方面的影響,原燃料化學及物理性能、工長調劑、自然條件變化、人員的操作多等,總之是千變萬化,如何在變化中發現趨勢走向,需要我們對爐況變化有預見性,確保煉出優質鐵水,為下道工序服好務。”程宏亮說到
“為了確保上道工序服務好下道工序,我們每天出鐵在12-13爐,都要做到腿勤、手勤、腦勤,少一樣都不行。”正是憑著這樣的責任心,程宏亮他們才保證了高爐的均衡穩定,從而保證了焦比、煤比、燃料比等技術經濟指標的不斷提升。
高爐是煉鐵生產的核心,確保高爐安全穩定生產是他的首要責任。在日常工作中,他刻苦鉆研高爐特殊狀態下的生產操作技術,每周定期組織各班工長召開研討會,采取了一系列優化高爐操作、提升管理水平、保障高爐穩定順行的措施。高爐因爐缸局部冷卻壁熱負荷重,他見解性提出通過調整風口面積和裝料制度同時加強爐前鐵口維護工作,并提出用含鈦物料進行護爐、局部灌漿處理等措施,高爐側壁溫度由700℃降至400℃,既保證了生產順行,又兼顧了護爐工作。高爐利用系數穩定在2.7t/m3d,在護爐的前提下,依舊保持了一定的產能水平。
在2號高爐工段的基層管理人員中,他沉著冷靜,但遇到急、難、重活,他從不后退和年輕人一樣喜歡往前沖。他總說:“我是一名黨員,應該起到好的帶頭作用,我的胳膊、腿兒雖然沒有年輕人靈活,但也是扛得起任務來的。” 他坦言:“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始終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榮譽和責任并存,肩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發揮黨員力量搞好生產經營,指標提升,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不管路有多艱難,我都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走下去。”程宏亮堅定地說道。(煉鐵廠 何光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