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緊日子”實現“好日子”。為貫徹落實陜煤集團“四種經營理念”,設備檢修中心以“技術引領+服務優化”的發展理念,通過實施修舊利廢措施、加強設備管理策略、運用節能減排創新方法,持續為企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從“精通計算”到“擅長節約”,節省下來的即為效益
在推進節支降耗的過程中,漢鋼公司不斷深入挖掘內部潛力、嚴格內部控制,實施了《修舊利廢管理制度》,引導干部職工“人人參與成本核算、人人擔當經營責任”,力求使每一分投入都發揮最大效益。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如今‘修舊利廢、回收復用’已經成為我們每位員工的自覺之舉。”該中心設備員王帥說道。
在置物架上,水泵的外殼上新近焊接的痕跡清晰可見,電除塵脈沖電源、鏈斗機鏈條等設備也顯露出修復的跡象。“看,像電除塵脈沖電源這樣的設備,我們每年至少修復5臺,直接創造經濟效益1.98萬元。”蘇永勤和他的工友們一邊記錄著修復舊設備帶來的節約,一邊交流著。
他們所維修的設備遠不止脈沖電源,還包括電子皮帶秤、主動行走輪、粉塵檢測儀、閥門執行器等多種設備。2024年,僅在燒結維修作業區,線下維修備件的數量就達到了113臺,節約成本高達41.32萬元。
從“叫修”到“預修”,實現自我設備維護
“以往我們是針對設備故障進行維修,現在推行了月度設備預防性管理,實現了從被動修復到主動維護的轉變……”該中心相關人員這樣表示。
為每臺設備建立了詳盡的技術檔案,其中包含型號、規格、出廠日期等關鍵數據。采用了專業點檢與分級點檢相結合,為設備設立了標準化的點檢記錄、潤滑記錄、定期維護記錄和備件庫存管理記錄等臺賬。這些精細化的臺賬為設備賦予了獨特的“身份標識”和“健康檔案”,使得故障處理變得透明化,能夠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
此外,該中心各作業區定期開展設備管理研討,召集區域設備管理人員,共同探討和實施有關近期新增設備的隱患排查、備件需求分析以及對重點設備運行狀況的評估等議題,通過自查自評,形成周評比月累計機制,獎優罰劣。
通過持續的設備優化和性能評估,實施了計劃、執行、評估、調整的PDCA循環管理,實現了穩步的進展。到2024年,設備故障率已大幅下降。
從“智投”到“巧算”,電費逐步下降
“二燒環冷風機改造前,月噸礦消耗電量最低達到2.40KWh/噸,而改造后這一數值降至1.49KWh/噸,每月節省的電費高達98.28萬元。”該中心基層工長唐小山在現場向查找提改獻驗證人員詳細解釋了電費的節省情況。
該中心燒結維修作業區通過實時監測設備的能耗并深入挖掘節能降耗的潛力,借助“查找提改獻”職工“五小”創新活動,先后完成5臺燒結除塵風機的變頻改造、2臺環冷風機的節能改造等項目,班組成員自發實施了71項小型改進措施,為公司創效約600萬元。(設備檢修中心 雷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