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鋼公司能源管控大廳,曲線大屏上呈現的能源介質供給線路分布有序,代表“水、電、氣”消耗量的數字閃爍跳動,盡顯生產澎湃活力。漢鋼公司公輔中心全面優化能源介質合理配置、供給模式,通過模式創新、全周期管理、精準調度三大路徑,推動節能降耗成效顯著。4月份,噸鋼能源成本同比降低16.31元/噸;自發電比例同比提高24.31%、創效400余萬元;噸鋼綜合能耗完成集團目標,降本效果顯著。
以“三流一態”為核心,體系優化降耗增效。
該中心能源管理團隊依托殷瑞鈺院士《冶金流程工程學》理論,以“三大功能”、能量流、能量流網絡等概念為基礎,顛覆傳統“能源指標目標型”管理,構建“三流一態”新型能源管理模式。通過綜合考慮能源的生產、分配、使用、回收、再利用問題及其相互關系,以“SCADA系統”為支撐,集能源數據采集監控、基礎能源管理、高級模型調度三層架構,實現“控”“管”“優”三大功能,滿足對全公司各種能源介質進行精細化管理的需求,實現公司、分廠、工序、設備等多級層面的能源精細化管理。通過引入“e-p分析法”,分析各工序的鋼比系數和工序能耗變化對噸鋼能耗的影響,關注每道工序的實物量、能源消耗量、余熱余能回收利用量,解析噸鋼綜合能耗及其構成,剖析鋼鐵企業中物質流的變化過程及其各組成環節對能源的消耗,針對各影響因素充分挖掘、發揮流程優勢,管理觸角延伸至管線末端,讓能源效率與價值釋放更趨極致。
以管理變革為抓手,管理創新推進節能降耗增效。
公輔中心打破傳統“事后核算”管理模式,構建覆蓋“事前規劃、事中監控、事后評估”的全周期能源管控體系。聚焦年度重點任務,將能源目標逐級拆解至日計劃、周調度、月考核,通過每周能源例會動態破解管理瓶頸。從能源消耗、價格、結構三個維度,系統、工序、設備三個層級,建立立體化能耗分析模型,精準定位燒結礦配比、轉爐廢鋼比等關鍵影響因子,針對性制定改進方案并推進落地。在現場管理中,公輔中心細化能源專業管理標準,建立能源使用“負面清單”,通過常態化督查機制嚴查“跑、冒、滴、漏”等浪費行為,同步規范用能流程與設備設施管理,將每一份能源消耗納入標準化管控軌道,從源頭杜絕低效用能與違規用能現象,讓能源管理全過程可量化、可追溯、可考核。
以精準調控為導向,點滴節能降耗增效。
針對夏季用能高峰,公輔中心制定專項《錯峰用電方案》《漢鋼公司給排水管理制度》,能源調度系統加強電力調度,準確預測用電負荷,做好煤氣產耗平衡,以“發電未滿負荷不放散”、轉爐煤氣“應收盡收”為原則,優先保證80MW機組滿負荷需求。結合生產組織情況,監督配合漢鋼華富80MW發電機組和華富各發電機組做好迎峰發電,縮小最大負荷波動,降低下網需量。常態化開展避峰就谷節電工作,同時做好功率因數監控和無功補償措施,保持330kV站功率因數≥0.96,爭取電費減免政策,降低用電成本。用水方面,公輔中心水運車間在廢水系統高位水池改造、反滲透系統智能化改造等修舊利廢基礎上,開展全廠管網漏損治理,完善三四級計量網絡,形成環環相扣的“節水拼圖”。如今,在能源管控系統上多個監測點數據,可實時追蹤到各關鍵產線用電、用水情況,及時排查消耗異常點,讓“每一滴水、每一度電的‘旅程’全程可控”,真正將節能降耗工作落到實處。
從管理模式革新到技術細節攻堅,漢鋼公司正以“管理節能與技術節能并重”的雙輪驅動,構建“責任到崗、管控到點、成效到人”的節能生態。(公輔中心 崔恒 李軍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