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詩以言志、言以立身”,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尤其是古典詩詞,她不僅給人類藝術的熏陶,也能啟迪人的思想,更能陶冶人的性情。在浩如煙海的中華詩詞中,有人喜歡李白詩的瀟灑,有人欣賞李清照詞的婉約,有人偏愛馬致遠曲的優柔,也有人折服于蘇軾詞的閑庭信步。每當我對一些事情或壓力無法釋懷的時候,都喜歡讀蘇軾的《定風波》。
不要只聽雨打著竹葉的聲音,為什么不一邊吟詩一邊慢行,手上拿著竹杖腳上穿著草鞋,走起路來感覺比騎馬還要輕松,干嘛怕呢,人生的風雨這么多,再怕人生還是要過,這風雨披上蓑衣就好了。
他看似在寫一場雨,其實也是他一生風雨的真實寫照 ,他當時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身處困境卻坦然不驚,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跳出了人生禍福得失的小小天地,任憑外界風吹雨打,始終從容、達觀。他喜歡這種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濘中的平民生活,勝過那騎馬揚鞭疾馳的肥馬輕裘生活。所以他在面對人生坎坷的時候,才會寫出這句“誰怕?”來鄙視生活中遇到的艱辛和磨難,才能體會到“一蓑煙雨任平生”這種平凡自由生活的平靜和暢快。
微冷的春風吹醒我酒醉的頭腦,抬眼一看,雨后初晴,山頭的斜陽灑下來,讓人感到陣陣溫暖。告訴我們不必恐懼生活中的挫折磨難,寒冷中有溫暖,逆境中有希望。不要讓自己沉陷在痛苦中,要學會在微冷的春風中保持一種希望。雨停了以后晚霞特別漂亮,風雨終究會過去,苦難終究會過去,我們都會迎來山頭斜照,撥云見霧的那一天,
歸去之后,回頭去看走過來的路,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晴天。告訴我們大自然的風雨尚可遮蔽,可是人生的“風雨”我們又何處躲藏呢?既然逃不開就坦然接受,從容面對。風雨過后會有彩虹,天空總會陽光明媚的。 這里的“歸去”,不僅僅是回家,更是回歸他那超凡淡然的精神家園吧!
人這一生,注定要經歷很多。沒有誰的一生陽光朗月永相隨,也沒有誰的一生歡樂笑聲永相伴,命運總是在不經意間跟我們開著玩笑。當我們對生活的有些許失望時,想想 “也無風雨也無晴”,希望能讓迷茫中的你看見一絲光,讓自己安靜下來,相信那風平浪靜的日子終會到來,明天的太陽依然燦燦而美麗……。愿我們不管世事如何滄海桑田,不論塵世如何風吹浪打,都能像蘇軾哪樣具有“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淡然和勇氣,用闊達的人生態度瀟灑面對人生賦予我們的所有。(軋鋼廠 薛劍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