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陽光總帶著不容分說的熱烈,流水聲、鳥啼蟲鳴,各種聲響纏繞,讓人心神飄散。卻唯獨蟬聲固執地占據聽覺,一聲聲不知疲倦的鳴叫在熱浪中,浮沉間像一根細線,輕輕一扯,便從記憶深井里打撈起沉底的舊時光。
蟬是夏季最生動的標志,我們當地人也叫它“知了”。午后的陽光正是最烈的時候,只見樹枝上的知了在聲嘶力竭地鳴叫著,猶如豪爽粗獷的西北漢子吼一曲秦腔,是那般恢宏響亮。那時,沒有空調帶來的涼爽,沒有電子產品的誘惑,蟬鳴就是最動聽的背景音樂。
記憶里老家田間地頭種有許多楊樹,這楊樹汁最合知了胃口,每天晚飯后,我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叫上小伙伴一起去抓知了猴,農村的廣闊土地上似乎有抓不完的知了猴,我和小伙伴們個個干勁兒十足,一把手電筒、一個塑料瓶就是我們的“作戰工具”,順著大樹根部,尋找地面上出現的小麥仁大小的空洞,用指甲或小木棒慢慢掏挖,經驗豐富了后就能快速分辨出哪個是知了猴的“筒子井”。夏季一道閃電映亮半邊天時有發生,雨水滿灌知了猴洞穴,知了猴就不得不爬出來,樹上爬的、地上鉆的被我們一網打盡,小伙伴們個個滿載而歸,收獲的喜悅縈繞著整個村莊。
除了享受捕捉的樂趣,知了猴這道特殊的美食也最撫人心,將捕捉的知了猴放入鹽水里浸泡清洗干凈,再放進油鍋里慢慢炸至金黃酥脆,關火加點鹽調味即可,咬一口外焦里嫩,成了孩子們最喜愛的“零嘴”,大人們還時常打趣地說道“一個知了猴,抵得上兩個雞蛋”,漸漸地它成了大家深受歡迎的一道“野味”。
知了猴不但好吃,殼也是清涼解毒的中藥寶物,去找知了殼要起早去,與捉知了猴相比,收集知了殼的人群就廣泛許多,男女老少齊上陣,用竹竿將樹上高處的殼輕輕一挑,知了殼就落了下來,遇到實在夠不到的,也就只能站在樹下翹首以盼了。聽著蟬鳴,踏著露水,在村子周圍到處轉悠,不懼露水濕衣褲,不怕蚊蟲叮咬,只要能撿到知了殼,就很是欣喜了。一個假期下來,能積攢滿滿一大袋,當時也不知它有何用,只知道等走鄉串戶的大叔收購后,能換了錢買冰棍吃,這些黃棕色的“小鎧甲”,是一代代人童年最鮮活的記憶。
田野、老屋、老楊樹,已然藏進時光里,也被記憶拉長,對我來說,童年的時光,是在這喧鬧紛囂世界里的一抹純凈,勾勒著我對生活最純粹的憧憬,雖然短暫卻從未散場。(煉鋼廠 韓花朵)